首页 > 男星 > 问答 > 唱离愁这首歌的故事背景,过火这首歌的故事背景

唱离愁这首歌的故事背景,过火这首歌的故事背景

来源:整理 时间:2023-09-25 20:16:42 编辑:伙伴资料 手机版

本文目录一览

1,过火这首歌的故事背景

歌曲叙述了一个对感情忠诚的男孩爱上了一个玩弄感情的女孩,最后女孩越轨了,自然而言地,在感情的方面上,男孩付出了最多,但是却输得最重。   不过男孩并没有对女孩作出什么报复。反而宽容以对,宽容精神也成为了这首歌的中心。即使对方最后背叛了你,但是毕竟和对方曾经相亲相爱过,为什么不多给她一点宽容呢?很多时候,有些人有意无意地伤害你。不过我们什么要选择报复呢?宽容对方,也是宽容自己,我们并没有必要时时地怨恨对方。

过火这首歌的故事背景

2,长亭外古道边关于这首歌的作者背景资料

  李叔同根据英国奥特威所作旋律填词的一首著名的学堂乐歌。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,语言精练,感情真挚,意境深邃。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,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。第一、三乐段完全相同,音乐起伏平缓,描绘了长亭、古道、夕阳、笛声等晚景,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。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,情绪变成激动,似为深沉的感叹。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,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。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、絮叨的印象,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,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。“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……”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,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,听来让人百感交集。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。   李叔同是我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。接受了欧洲音乐文化的李叔同,把一些欧洲歌曲的现成曲调拿来,由他自己填写了新词。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。曲调带着强烈的外来色彩,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,这便是最初的,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。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。   李叔同不仅是中国“学堂乐歌”最为杰出的作者,而且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。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《国学唱歌集》,即从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,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,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。其中的《祖国歌》,还是当时为数较少、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,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。不久他东渡日本,学习西方音乐、美术、戏剧理论,主攻钢琴。曾创办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《音乐小杂志》,竭力提倡音乐“琢磨道德,促社会之健全,陶冶性情,感精神之粹美”的社会教育功能。同时发表了《我的国》、《隋堤柳》等怀国忧民的乐歌。  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。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,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,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,声辙抑扬顿挫有致,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。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,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,曲调优美动人,清新流畅,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,相得益彰,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。因此,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,像《送别》、《忆儿时》、《梦》、《西湖》等,特别是《送别》,先后被电影《早春二月》、《城南旧事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,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。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《春游》,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

长亭外古道边关于这首歌的作者背景资料

3,诗歌离愁的背景介绍

离愁别绪(拼音:lí chóu bié xù),是指分离前后惜别、相思的愁苦情绪。出自宋·欧阳修《梁州令》:“离情别恨多少,条条结向垂杨缕。”中文名离愁别绪拼 音lí chóu bié xù作 者欧阳修朝 代宋目录1 离愁诗词2 艺术手法3 表达方式? 用典故? 情景交融? 描写作用4 表达之情离愁诗词编辑1.人归落雁后,思发在花前------隋.薛道衡<> 2.离恨恰如春草,更行更远还生------南唐.李煜<> 3.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.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------李煜<> 4.别时容易见时难,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------李煜<> 5.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------唐.杜甫<> 6.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------唐.王维<> 7.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------唐.高适<> 8.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------李白<> 9.去年花里逢君别,今日花开已一年------唐.韦应物<> 10.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------唐.李商隐<> 11.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------唐.杜牧<> 12.门外若无南北路,人间应免别离愁------唐.杜牧<> 13.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------宋.黄庭坚<> 14.独上江楼思渺然,月光如水水如天.同来望月人何在?风景依稀似去年------唐.赵瑕<> 15.一处相思,两处闲愁 李清照《一剪梅》 16.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 高适《别董大》 17.试问闲愁都几许。一川烟云,满城飞絮,梅子黄时雨。贺铸《青玉案》 18.别有幽愁暗恨生,此时无声胜有声------唐.白居易< 19.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.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-宋.辛弃疾<> 20.自在飞花轻似梦,无边丝雨细如愁。 秦观《浣溪沙》 21.芭蕉不展丁香结,同向春风各自愁 。李商隐《代赠》 22.《雨霖铃》宋 柳永 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②,骤雨③初歇。都门帐饮无绪④,留恋处⑤,兰舟⑥催发。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⑦。念去去⑧千里烟波,暮霭⑨沈沈⑩楚天⑾阔。 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、冷落清秋节⑿!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此去经年⒀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⒁,更与何人说? 艺术手法编辑 古典诗词中离愁别绪所用的艺术手法和感情基调: 人间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关风与月”,人类的感情与生俱来,是诗词当中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,正是因为有了情,古典诗词才有了长盛不衰的生命力,才有了感人的力量。情有多种,离情最苦,江淹别赋: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……千百年来,故国乡土之思,骨肉亲人之念,挚友离合之感,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,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代诗词曲中歌咏的重要内容,离愁具有极其动人的魅力,从古至今,人们为之肝肠寸断。 在无奈之中,人们表现得或壮怀激烈,或戚心满怀,或悲观,或乐观。言别的名句不但触目皆是,而且又是那样一往情深,真挚感人,有的甚至被谱写成曲,如《易水寒》、《阳关三叠》、《长亭送别》……流传到今,仍然具有感人的力量。

诗歌离愁的背景介绍

文章TAG:离愁这首歌故事背景唱离愁这首歌的故事背景

最近更新

相关文章